应用新技术加速储气库投产

储能世界网讯: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创新形成套变套损一体化组合测井技术,在储气库能力建设中应用效果显著,应用新技术加速储气库投产。

“自今年初承担储气库老井套变套损监测任务后,我院科研人员立即对自主研发的普光气田高含硫套变监测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形成了适应中原储气库老井特点的新型套变套损一体化组合测井技术。截至今日,新技术已成功应用在储气库50口老井100井次的井况监测测试中,收到了非常明显的应用效果。”8月23日,在油田储气能力建设推进会上,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生产测井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徐菲介绍。

中原油田东濮老区断块油气藏分布广,储层间连通性差,封闭性良好,具有建设储气库的独特优势。根据集团公司统一部署,该油田今年将建成国内第一大储气库群,储气能力可达11亿立方米,建成投产后将有效缓解我国中东部地区用气高峰期气源紧张的局面。

中原储气库再利用井存在井龄长、井况差、管径大小不一等情况,套变、套损问题尤为突出。油水井套管损坏的原因多是受地层压力变化、注入剂腐蚀、压裂改造等因素的影响,易引起井下管柱腐蚀、损伤甚至破裂,造成油气水井生产寿命的缩减,严重时会影响到临井乃至整个区块的正常开发。

为提高储气库再利用井套变套损监测效率,加快工程建设步伐,该院科研人员将自主研发的世界首支“涡流电磁+静态磁聚焦阵列”套变监测仪与多臂井径仪组合,创新形成“多臂井径+涡流电磁探伤+静态磁聚焦阵列”一体化组合测井技术,并根据储气库井的生产特点,优化测试工艺和计算方法。

为提升多种仪器串组合的兼容性,提高解码效率,科研人员将系统总线从4芯升级到了17芯,并采用双路同步编解码技术将遥传通信速率提升到400千比特每秒,实现了由多次测量到一趟测。同时,针对储气库老井管柱结构及材质特征,利用机器学习法对原有计算模型进行训练学习,提高了设备套变套损计算准确度,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无法透过油管厚壁检测套管变形损伤、解释计算存在误差等技术难题。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中原储气库文13-262井、白平-2HF井、卫侧11-6井、卫2-31井等50口老井的套变套损一体化组合测井作业中成功应用,设备一次下井可完成两项井况监测测试,且较之前一次作业近20小时的监测用时,有效减少作业时间6小时以上,作业时效提升效果显著。

该项成果的成功转化,对评价储气库老井套管损伤的程度、确定损伤原因、预防套损区域扩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地指导了储气库水泥承留器坐封、验套、封堵等措施的实施,避免了修井作业的盲目开展,为老井安全利用及储气库高效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们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因内容为机器人自动从互联网自动抓取,如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出现在我们的平台,请和我们联系处理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18626060360,谢谢!

(0)
管理员管理员
上一篇 2021-09-03 16:10
下一篇 2021-09-03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