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科学谋划氢能产业、储能产业 新增风电、光伏装机100万千瓦

储能世界网讯:近日,新疆昌吉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构建“15+4”产业体系,科学谋划汽车产业、氢能产业、储能产业、医疗器械4大前瞻产业;加快准东现代煤电煤化工创新产业示范区建设,力争华能北三电厂等3个“疆电外送”电源点并网发电,兖矿和东方希望两个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示范项目开工建设。抓好“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新增风电、光伏装机100万千瓦。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3日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自治州州长 金之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有力、有序、有效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使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辉煌的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治国理政能力。

“十三五”时期,面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全州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十三五”末,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3亿元,年均增长4.2%;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000元、20000元。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疆前列,“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州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这五年,我们坚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基础,是全州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的五年。

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聚焦总目标,打好组合拳,“打防管控建”综合发力,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推动反恐维稳向常态化制度化法治化治本挺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是全疆唯一的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地州,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公共安全事件大幅下降。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深入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全州4.6万余名党员干部与14.4万余户各族群众结对认亲,连续两届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紧密深入,凝聚起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领域和睦和谐。努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群众权益保障机制不断健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连续五年被评为自治区安全生产先进地州。全州社会大局安定有序、持续稳定,民族团结之花开遍昌吉大地,为迈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五年,我们坚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功能布局,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最为显著的五年。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稳步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坚持一产上水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高效经济作物综合效益逐年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建成高标准农田208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5%,农牧民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达到80%以上,培育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3个,“百城千店”工程、农村电子商务实现新突破。成功创建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科技部评审,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坚持二产抓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经济规模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州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以上,培育百亿园区3个、十亿元以上产业集群1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5家。单晶硅切片产品填补全疆产业空白,大国重器±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多晶硅、页岩油等一批重点项目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举全州之力加快准东崛起,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85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一批千万吨级现代煤矿建成投产,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2亿吨,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2095万千瓦。准东已成为昌吉州工业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和新疆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坚持三产大发展。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天山天池、北庭故城两大世界遗产品牌效应不断彰显,江布拉克被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木垒国家农业公园、玛纳斯湿地公园等6家景区创建为4A级景区,月亮地等9个村落入选国家及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昌吉旅游的品牌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升。旅游收入、旅游人数逐年大幅增长,乡村游、民俗游、工业游等新业态遍地开花,旅游业全面步入发展快车道。以物流、康养、信息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赫迩思瑞、华福逸园等一批康养项目初具规模,中疆物流保税监管仓库开关运营,天山东部物流园、新疆(昌吉)亚欧国际物流园建成投运,新疆信息产业园落户昌吉。县市、园区功能定位更加清晰,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的活力和韧劲不断增强!

这五年,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强弱项、补短板,是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重大风险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五年。

将三大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全力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全面构筑“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以10个自治区级扶贫开发村为重点,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2亿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855元增加到15379元,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禁“三高”项目进昌吉,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向纵深推进。扎实开展“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同防同治,在全疆率先建成大气污染防治指挥中心,“四级管控、三级网格”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全面构建。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1225家,关停拆除改造燃煤锅炉1791台,全州发电机组100%实现超低排放,新增煤改电面积601万平方米,主要污染物削减指标超额完成。牢牢守住水资源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精准完成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率全部达到100%。15家污水处理厂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累计减水退地7.1亿方92.4万亩。头屯河、玛纳斯河沿岸整治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推进,全州完成人工造林1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蓝天白云、清水绿岸、良田沃土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昌吉州的鲜明特征。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把依法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作为政府举债的唯一合法途径,妥善化解债务存量,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任务全部完成,政府债务率处于合理区间。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坚决整治和打击非法融资行为,处置涉非案件81起,化解不良贷款71亿元,金融领域实现良性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昌吉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是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破解难题的根本途径。“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五年来,取消审批事项87项、下放审批事项57项,实行清单之外无审批。率先启用全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创新推行“办照即营业”“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全疆首家县级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公共资源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州本级国有集团公司整合重组和市场化转型,国有资本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充分显现。深化金融改革,获批为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10家金融机构落户昌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持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州推进试点成效明显,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初始水权、林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供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三位一体”系统集成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持续深化园区改革,准东“1+9”管理体制全面建立,低电价示范区“洼地”效应明显,昌吉高新区列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昌吉农业园区创建为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三大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引领作用不断凸显。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围绕“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坚持“四向协同发展”,实施六大专项行动,以特变电工、蓝山屯河为代表的一批外向型企业快速发展,先后与11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搭乘中欧班列出口海外的大宗商品发货量逐年递增,五年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海外市场辐射中亚、遍布全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105个,到位资金5693亿元。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开展“千名硕士进昌吉”引才行动,全州引进硕士研究生及高层次人才2002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主动加强与援疆省市在产业、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福建、山西两省累计投入援疆资金26.4亿元,一批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援疆项目建成投产,有力促进了昌吉州民族团结、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这五年,我们坚持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是公共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

着眼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城乡资源共享、统筹发展。综合交通四通八达。新改建公路里程4482公里,“六横十纵”公路骨架网络基本建成,率先在全疆实现“县县通高速”。G7、G30“四改八”、S20五工台—克拉玛依高速等重点公路项目建成通车,阿富准铁路全线贯通,准东(奇台)支线机场启动建设,填补了我州民航发展的空白,区域立体交通体系更加完善。水利设施星罗棋布。统筹实施引水调水、中小河流治理等377项重点项目,碧流河水库、齐古水库、玛纳斯河大型灌区改造等一批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投用,准东近期二步、农村中心水厂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50万亩,集约、精准、高效的水资源调蓄能力大幅提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支点城市、精品县城、特色乡镇引领辐射作用明显,阜康市、玛纳斯县等6个县市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县),昌吉头屯河、木垒河等一批综合整治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集中供热、燃气、供水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99%、99.5%、98.7%,城镇化率由59.2%提高到64.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9%。五年累计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7万套、农村安居工程3.1万户,近30万群众喜迁新居。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自治州乡村治理促进条例》深入实施,63万农牧民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3%。昌吉市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玛纳斯县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新时代的农村水电路网气一应俱全,环保厕所、光纤网络、便捷交通、绿树成荫成为新的标志,美丽乡村成为昌吉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五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办好惠民实事,是民生改善最为显著、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坚持把发展的成果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增进团结上,每年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达70%以上。就业渠道稳步扩大。新增城镇就业16.1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4.7万人次,安置南疆富余劳动力7934人,“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成果持续巩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农村幼儿园实现“应建尽建”“应入尽入”,全州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了一体化均衡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开展惠及全州各族群众的全民免费健康体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100%。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大力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实行农村户籍人员在公立医院“先住院、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各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一批“一场四馆一院”、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创建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全州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80.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达97.5%,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有意愿的“五保”老人和孤儿集中供养率达100%。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妥善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这五年,我们坚持党对政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成效显著的五年。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推动党中央和区州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颁布实施地方政府规章2部,顺利完成州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基本建立。主动接受监督,密切联系群众,办理区州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1837件。持续加强和改进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大幅精简会议和文件,压减和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最大限度减轻了基层负担。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1+3”工作部署,牢牢掌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2%,其中税收增长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0亿元、增长41%,各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疆前列,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疫情防控扎实有效。按照州党委的统一部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积极构建“防、控、治、保、稳”五位一体疫情防控体系,发扬“早快细实”的工作作风,及时调整疫情防控策略,落实落细八项监测预警机制,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扩散,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族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切实打通人流、物流、交通流、资金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及时出台应对疫情影响的一系列纾困政策,累计释放政策红利44.5亿元,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振信心。积极应对60年不遇的旱情,坚持抗旱与节水并重,科学统筹水资源调配,粮食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启动编制《昌吉州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伊利、大北农、中泰等龙头企业落地开工,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0万吨、32万吨、3万吨,农牧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明显提高。紧盯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实施美丽庭院、厕所革命等六大行动,创建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79个,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工业经济逆势回升,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规上工业增速达到17%,保持全疆前列。准东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获自治区批复,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一批“疆电外送”电源点项目建成投运,外送电量达到289亿千瓦时,兵准、乌准产业园相继入驻。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全州47家A级景区全部免费开放,59家早夜市、跳蚤市场建成运营,“新疆旅游第一股”西域旅游成功上市,庭州不夜城、古城商业街创建为自治区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积极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亿元,城乡消费市场更加繁荣活跃。人民生活充分保障。落实“菜篮子”“米袋子”负责制,积极组织生产和调运,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蔬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正常供应。分期分批、错时错峰开学复课,实现校园零疫情、零感染。及时出台稳就业政策措施,加强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众救助,稳定就业岗位12.6万个,发放稳岗补贴5996万元、各类救助资金5986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城乡居民生活安定有序。

在这场大战大考中,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社区(村)工作者不惧风险、冲锋在前,广大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坚守岗位、勇挑重担,广大下沉干部、志愿者日夜值守、忘我工作,全州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展现出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和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历程充满艰辛,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亲切关怀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州党委坚强领导、攻坚克难的结果,是州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通力协作的结果,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州各族人民戮力同心、顽强拼搏的结果。五年来,全州上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干事业,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精神破难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落实,干出了务实争先的新风气,干出了实实在在的新业绩,干出了充满希望的新前景!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向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驻昌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指战员、公安干警,向驻州单位、援疆省市及所有援疆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昌吉州稳定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能居安。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受疫情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的问题依然存在,转型升级压力增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任务艰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营商环境还需要不断优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我们一定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直面问题和挑战,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决不辜负全州各族人民群众的重托!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昌吉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长治久安的新阶段。从国际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全疆看,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稳定红利充分释放,特别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党中央给予的一系列特殊政策,19个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对口支援新疆,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从全州看,我州社会和谐稳定、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近三年来,州党委审时度势、科学决策,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主体功能区效应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随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和“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推进,自治区对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准东崛起、乌昌同城化发展等给予更高关注和更大支持,我们将面临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在党中央和区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开创新时代昌吉工作的崭新局面!

根据州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州人民政府编制了《昌吉回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和州党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在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不断开创新时代昌吉州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作出昌吉贡献。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稳定呈现新局面、民族团结实现新加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人民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经济增速。以上目标,立足自治区党委对昌吉州的定位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既积极主动、稳中求进,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州战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全面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到“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使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能。

(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重点抓好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电力、纺织服装、电子产品、林果、农畜产品加工、馕、葡萄酒、旅游等“十大产业”,切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州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形成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各具特色的若干产业集群,构建具有强劲增长能力的“15+4”现代产业体系。

(三)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供给引领新需求。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30公里、铁路里程200公里,实施4个机场项目,新改建5G基站6000个,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四)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州小麦面积稳定在220万亩左右、主要农作物制种面积达到80万亩,牲畜存栏375万头(只)、出栏445万头(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2%,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4:1以上。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五)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型城镇化新格局。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拉动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主动融入乌鲁木齐都市圈,推动昌吉市、阜康市、奇台县同城化发展。提升州府昌吉市核心功能,辐射带动全州其他县市协调发展。强化产业支撑,扩大城镇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持续推动常住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加快人口聚集发展。推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化体系。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昌吉建设实现新进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我州资源密集型的产业特点和实际,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确保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坚持建管并重、科学规划、主动作为,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开展绿地行动,实施准东开发区生态屏障工程,探索实施碳汇林建设,确保2030年、2060年与国家同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州环保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到“十四五”末,力争较“十三五”末空气优良率上升5个百分点,PM2.5浓度下降10%,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实现100%达标,重点河流湖库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土壤安全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新增绿地面积20万亩,开展沙化土地治理54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有效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使各族人民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

(七)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层次,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十四五”期间,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左右。持续深化兵地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在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建设、资源配置、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协作,加快石玛兵地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兵地优势互补、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八)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构筑共同团结奋斗新高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创作一批文化艺术精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九)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力争到“十四五”末,年均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办好利民惠民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州各族群众。

(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推进反恐维稳常态化、法治化。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昌吉、平安昌吉。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社会治理和防范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

(十一)深化对口援疆工作,综合效益得到新提高。坚持援疆重心向基层倾斜、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倾斜,突出抓好干部人才援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援疆,扎实推进产业援疆,使对口援疆工作成为推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让全州各族人民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各位代表,做好“十四五”工作,关键在党。实现“十四五”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起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强大合力。我们坚信,在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十四五”确定的各项任务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依法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八项监测预警机制,不断提升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能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经济增速。

(一)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坚持警钟长鸣、警惕常在,坚持党政军警兵民协调联动,常态化落实“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防范风险、打击犯罪、处理问题、化解矛盾,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推动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营造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环境。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持续深化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深化平安昌吉建设,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提升现代农业质量和效益。稳定粮食生产。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积极推进小麦生产与收储制度改革有效衔接,小麦面积稳定在220万亩,确保粮食绝对安全。大力发展制种产业。以小麦、玉米、瓜菜、优质畜禽、苗木花卉等为重点,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支持九圣禾等龙头企业开展种业核心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建立种业基地、中试站。办好中国新疆(昌吉)种子展示交易会,提高昌吉种业知名度。实施农区畜牧业和奶业振兴行动。加快昌吉市、呼图壁县、农业园区畜牧产业园建设,力争伊利、蒙牛等知名企业落地,打造千头肉牛养殖示范基地3个、20万羽以上高标准家禽养殖基地3个。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鲜食葡萄、海棠果、枸杞、西甜瓜等特色林果产业,加快玛纳斯、呼图壁黑娃山、昌吉三工滩优质酿酒葡萄小产区建设,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新建酒庄20个以上,提升新疆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国际影响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坚持培育龙头、壮大基地、打造品牌、带动农户,创建州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家、示范农民合作社20家,新增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和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努力打造一批特色乡镇和村庄,支持建设40个宜居、宜游、宜业的“四美两园”美丽乡村。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加快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坚持以延伸产业链和技术改造为重点,加快构建“15+4”产业体系,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以上。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准东现代煤电煤化工创新产业示范区建设,力争华能北三电厂等3个“疆电外送”电源点并网发电,兖矿和东方希望两个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示范项目开工建设。抓好“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新增风电、光伏装机100万千瓦。促进宏睿铝业等下游加工企业发展,提高铝液就地转化率。推进煤炭清洁高效生产,建设绿色矿山。壮大石油化工产业,积极推动吉木萨尔、阜康、呼图壁油(气)田大开发,推进成大宝明增产扩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中泰矿冶、神火煤电等重点技改项目20个,打造绿色制造项目15个。加大“禁、退、减”力度,开展淘汰高耗能机电设备专项行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工程,延伸发展硅基新材料、精细化工、医疗器械等产业,加快推进东方希望、协鑫二期多晶硅、福源泰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两化融合发展。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实施智能装备制造、煤炭综合高效利用等科技攻关项目10项,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以上,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2个以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建5G基站800个,积极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G+互联网试点示范,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四)全力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以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全力推进南山伴行、百里丹霞、车师古道、北部沙漠四条旅游风景道建设,带动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扩面,加快形成区域联动、融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加大“引客入昌”力度,发挥援疆优势,引进“环西部火车游”进疆专列,力争旅游人数突破4000万人次、增长30%以上,旅游收入达到230亿元、增长35%以上。加强旅游品牌建设。以天山天池、北庭故城“双遗产”为引领,培育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旅游环线,推动江布拉克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抓好天山海洋水世界、硫磺沟热气泉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昌吉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破解“三难一不畅”难题,完善重点景区、旅游道路主要节点的停车场、游客中心、厕所、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国内外游客在昌吉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支持乡村游、研学游、工业游、康养游等业态加快发展,集中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民宿旅游示范点,不断满足多样化旅游体验需求。在抓好旅游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总部经济、电子商务、通信软件、检验检测等新兴业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扩大服务供给,促进消费升级。

(五)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持续抓好六大专项行动。积极搭建开放平台。主动融入乌鲁木齐“两港”体系,实施以准东开发区、昌吉高新区为载体的货运物流园建设,推进中疆物流货运周转基地、新疆(昌吉)亚欧国际物流园、准东煤炭能源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吸引全国大型快递物流公司在昌吉聚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核心区。拓展对外经贸合作。引导州内外贸企业主动搭乘中欧班列出口产品,鼓励优质企业扩展海外市场,支持企业建立国际运营网络体系。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力争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落户昌吉。深化产业援疆。实施产业援疆提升工程,加强受援两地企业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大力引进福建、山西各类企业到昌吉投资兴业,促进受援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和产业结构升级。依托援疆省市开拓内地市场,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优化服务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突破口,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持续推行州、县两级领导包联企业工作机制和三级联动帮扶机制,解决企业“堵点”“难点”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围绕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880亿元以上。

(六)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多地跑、往返跑”问题,全面实施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实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州县两级全部实现“三集中三到位”。建设“数字政府”,启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焦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全面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深化园区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准东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加快设立五彩湾、芨芨湖镇。深入推进高新区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人事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农业园区市场化运作改革,探索建立“管委会+公司”开发建设模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争取招商、中信、光大、北京银行年内在我州设立分支机构,推进九州恒昌、蓝山屯河、九圣禾、汇通互联完成上市申报,促进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健康发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深化“三位一体”系统集成改革,持续推进农业水价和供销综合改革,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公路300公里,G312、G331、S327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加快准东(奇台)支线机场、乌将铁路增二线、将淖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实乌昌轨道交通、S20昌吉六工—呼图壁五工台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重大水利设施建设。推进泉沟水库、准东供水二期、三屯河灌区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持续提升区域水资源调控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围绕消费升级,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商业综合体。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统筹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交通网络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向农村覆盖,引导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

(八)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坚持“南护天山、中建绿洲、北固沙漠,全要素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理念,加快“三线一单”修编进度,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对整改完成情况持续开展“回头看”,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深化“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抓好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调整,实施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等污染源防治攻坚行动,加大煤炭消费总量削减力度,完成煤改电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乌昌石”区域禁燃区面积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100%,其他各县市达到80%以上。全天候科学精准管控,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开展河湖整治三年行动,确保重点河流湖库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级管理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切实提升土地安全利用率。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加强天山北坡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林”,退减灌溉面积7.1万亩,完成封沙育林5.9万亩,退牧还草95.2万亩,退化林修复1.6万亩。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九)全面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繁荣文艺精品创作。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推出《誓言》《天山兄弟情》等一批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的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实施全民健身工程,让全民健身成为实实在在的幸福工程。全力备战自治区第十四届全运会,精心筹备全州首届全民运动会。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通过大众化、通俗化的形式,礼赞新中国,讴歌新时代。实施数字文化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巩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扩大数字文化资源供给,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设备升级,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强文物保护研究运用。实施26处烽燧遗址保护修缮工程,精心做好北庭故城、奇台唐朝墩考古工作,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3.6万人次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巩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及成果,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大农村两类学校建设力度。支持建立准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进健康昌吉建设。加快昌吉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启动州人民医院新区和州疾控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州人民医院传染病分院建设,加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落实“两个允许”,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动态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分级审批、先行救助”制度,巩固“双集中”供(收)养成果,加强特殊群体帮扶救助。健全优待抚恤保障机制,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实施质量强州战略,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应急体系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一)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人民政府。始终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监督,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和正义。加快服务政府建设。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基层减负,让各级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加快务实政府建设。狠抓政府效能提升,着力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提振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加快廉洁政府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决惩治重点领域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州各族人民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努力开创“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书写好昌吉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名词解释

“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即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

“三位一体”系统集成改革: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位一体”系统集成改革。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5+4”现代产业体系:即高端延链现代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煤炭、煤电、矿产开采及加工、页岩油气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8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建材、新能源、数字产业7大新兴产业;科学谋划汽车产业、氢能产业、储能产业、医疗器械4大前瞻产业。

“四美两园”美丽乡村: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游、宜业的农民幸福家园和城市居民休闲乐园。

“三难一不畅”:即上厕所难、停车难、加油难、通信信号不畅。

“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即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喀什经济开发区,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医疗服务中心。

六大专项行动:即交通运输互联互通、商贸物流提升改造、旅游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交流合作、口岸经济、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友好交流六大专项行动。

“三集中三到位”:即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服务科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服务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和人员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到位、部门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审批服务电子监察到位。

“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两个允许”:即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我们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因内容为机器人自动从互联网自动抓取,如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出现在我们的平台,请和我们联系处理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18626060360,谢谢!

(0)
储能机器人的头像储能机器人储能新手
上一篇 2021-01-19
下一篇 2021-01-19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