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季度 储能项目之“首”更新了!

储能世界网讯:在各地频繁发布的利好政策下,储能市场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热度。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有17个“首个”“最大”储能项目更新动态,这些项目从各角度刷新了行业记录。

储能技术上,锂离子电池与飞轮储能混合系统首次应用于调频;全国轨道交通行业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飞轮储能在青岛地铁投运;

在应用场景上,浙江迎来首个电网直挂式储能电站,多地涉及源网荷储、用户侧、光储充等项目也有了规模的突破。

全国首个锂离子电池与飞轮储能混合系统调频项目

3月22日,华电山西主导的朔州热电大功率磁悬浮飞轮储能电池AGC辅助调频重大科技创新示范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完工后,将成为国内首个飞轮储能电池辅助调频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5MW/5MWh锂电池储能和2MW/0.4MWh能量型飞轮储能组成混合储能系统,计划投资3372万元,总建筑面积约2827平方米,是火电机组混合储能联合调频示范性工程项目,同时也是华电集团2022年度重点科技项目。

该项目计划工期5个月,预计于2022年8月完成飞轮与电池控制系统研发及示范项目投运,年底完成成果验收,这是混储系统首次在国内电网调频场景中应用。在保障常规供电、供热、热电联供功能的同时,可以显著提升机组AGC调频辅助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传统火电厂的灵活性和经济效益。

浙江省首个电网侧直挂式储能电站

3月20日下午,绍兴上虞35千伏红星变电站内最后4台集装箱式电池组被起吊机吊装至预定位置,至此,上虞储能电站的设备全部就位,浙江首个35千伏电网侧直挂式储能电站并网投运进入倒计时阶段。

据了解,该项目由11个集装箱预制舱组成,其中有9个是电池储能单元舱,剩余2个是配套电力设备舱。电池储能单元舱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量为12兆瓦时,相当于20多万个普通家用充电宝的电量;其最大功率为6兆瓦,可支持约3000台家用2匹空调同时工作2小时。投运后,它能显著增强地区电网新能源消纳、系统调节、电力保供能力。

全国轨道交通行业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飞轮储能装置

4月11日,青岛地铁联合知名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的飞轮储能技术取得新进展,2台1兆瓦飞轮储能装置4月11日在青岛地铁3号线万年泉路站完成安装调试,并顺利并网应用。

两台飞轮储能装置投用后,预计年节电约50万度,30年寿命周期可节电1500万度,节省电费约1065万元。同时,其拥有的网压波动抑制功能可显著提高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稳定性,改善供电系统电能质量。

据了解,青岛地铁积极联合湖北东湖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全面推动飞轮储能装置的推广应用,可实现牵引能耗节约15%,线网每年可节电5000万度,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万吨。未来,青岛地铁全面推广“飞轮+逆变”复合储能、永磁牵引等方案后,可降低线路牵引能耗30%以上,将有力推动青岛地铁乃至整个轨道交通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现。

新疆省首个“风光火储”清洁能源基地

3月17日,中国华电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电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投建。这也是新疆首个将“风能、光伏、火电、储能”集于一身的多功能清洁能源基地。

项目总装机100万千瓦,总投资约65亿元。引入光伏治沙及“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开展风电光伏治沙、防风、固草,系统保护和修复沙漠、戈壁、荒漠地区。

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绿电”25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0万吨。

国内储能配比率最高新能源项目

3月23日,中国广核集团德令哈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举行开工活动。该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区,规划面积约5.3万亩。项目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其中光伏160万千瓦、光热熔盐储能40万千瓦,储能配比率25%、储能时长6小时。项目采用了光伏发电、光热熔盐储能相结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通过塔式聚光集热、区域内弃风弃光余电利用,实现熔盐热能的高比率存储,并经盐水换热装置产生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建成投产后年上网电量可达36.5亿度。

湖北省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2月,湖北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在武汉组织召开了“湖北祥云化工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的项目可研预评审会。

湖北祥云化工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既是湖北省新型电力系统的“一号”示范工程,也是湖北省首个“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还是湖北省电力公司综合能源的全业务展示示范项目,承载着新型电力系统与源网荷储相结合的理论探索、技术创新与实践之路的重任。

华中最大用户侧光储综合能源项目

3月24日上午,150MW分布式光伏及1GWh储能智慧综合能源项目一期项目开工,建成后将是华中最大用户侧光储智慧综合能源项目。

据了解,三峡电能骆驼集团150MW分布式光伏+1GWh储能智慧综合能源一期项目,是由三峡电能所属三峡电能数字能源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在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厂区,建设规模30MW光伏及50MWh储能,建成后全生命周期发电量7亿度,预计减少碳排放70万吨,降低能源成本1.2亿元,为骆驼集团打造绿色低碳、能源节约型企业赋能增效。

西南地区最大的兆瓦级客户侧电化学储能电站

3月28日,重庆长寿恩力吉储能站正式并网投入运行,这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兆瓦级客户侧电化学储能电站,每天最高可提供约2万千瓦时错峰电量。

据悉长寿恩力吉储能站项目占地约500平方米,新建预制舱72座,包括电池、逆变整流一体化舱,汇流开关舱,消防舱等。据了解该站规模为5兆瓦/10兆瓦时,项目现场共布局6个储能方阵,共计60个储能柜,合计使用2.6万个单体容量为120安时的长寿命储能电芯,系统可实现充放电循环6000次以上,一个储能周期可储存的电量相当于20万个普通充电宝容量的总和,可同时满足超过3500户居民家庭1小时的可靠用电。

华能首个用户侧光储一体化项目

2月22日,华能首个用户侧光储一体化项目——江苏公司蜂巢能源常州园区二期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金陵电厂负责建设和运维,包含屋顶分布式光伏6兆瓦、储能电池2.5兆瓦/11.3兆瓦时。

据悉,该项目光伏电站平均年发电约605.97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185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20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排放2.68吨。储能电站预计15年内可充电7650.225万千瓦时,放电6464.440万千瓦时,综合充放电效率达84.5%。

广西省首个智能用电管理需求侧储能示范工程

2月,由该公司牵头实施的广西首个基于智能用电管理的需求侧分布式储能示范工程——面向冷链物流用户的分布式储能示范工程项目在广西南宁正式投运。

据了解该项目可为用户节约近6万元用电成本。未来,随着储能项目技术深入应用,还可以用于满足新能源发电项目大规模开发接入电网的需求,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山西省首个全钒液流电池光储充一体化示范工程

1月18日,由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华电山西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省内首个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低碳校园光储充一体化示范工程在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实现竣工并网。

据了解该项目光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1.705MW,配套80kW直流充电桩6套,14kW交流充电桩4套,并采用清华大学25kW/100kWh全钒液流储能设备,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227万kWh,与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777.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27吨。这套系统一小时可发电600千瓦左右,以朔州全年日照时数为 2600 小时~3100 小时计算,这套系统平均年发电量为227.0 万kW·h,可基本供应学校每日办公用电,园区基本可实现‘零碳办公’。

重庆市首个用户侧储能项目

3月4日,国网重庆市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来到新大顺电器有限公司厂区内,顺利完成对储能工程的系统试验并接入电网,这标志着重庆首个用户侧储能项目投运,预计每年能节约电费10万元。

据了解该用户储能系统采用100kW/200kWh规格设计,接入电压等级为0.4千伏。

山东省首个景区光储充电站

1月8日,山东首个景区光储充电站日前在济南华山风景区投入使用。据了解该充电站是把光伏、储能、电动汽车智能充电三个部分结合为一体的微型电网系统,是山东景区光储充电站的首次创新尝试。充电站位于华山风景区的停车场内,建有33个直流充电终端和30个交流充电终端,并有配套的停车位,停车位的上方是钢架结构的遮雨棚和光伏组件。

浙江嘉兴市首个客户侧三方合作储能项目

1月10日,由国网浙江嘉善县供电公司研发的500千瓦/1000千瓦时储能集装箱项目在浙江长盛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并网试运行。该项目电池装机容量1102千瓦时,最大输出功率500千瓦,满电情况下可以最大功率输出2小时。据测算,在500千瓦功率下,该项目每天尖峰时段放电4小时,低谷时段充电,每年预计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5万元。

浙江桐乡市首个用户侧“光储充”一体项目

1月5日,浙江桐乡首个用户侧“光储充”一体项目投产。据了解该项目装设容量13.65千瓦光伏和8千瓦时配套储能,预计年发电量超1.3万度,总储存量5万度,可满足农创大院日常办公用电,同时实现削峰填谷和清洁能源交换,保障园区内可靠供电。此外,项目还配置120千瓦充电桩1座,可供2辆电动汽车同时快充。

全国首个零碳水生态治理县域示范项目

3月31日,上栗县人民政府与中电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中水华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风光水储综合能源基地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该项目以规划建设上栗县流源水库为契机,同步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标志着全国首个零碳水生态治理县域示范项目,正式在上栗启动。项目共包含总投资约21.44亿元的流源水库基础设施建设、水库移民安置等,以及总投资78亿元,包含70万千瓦“光伏+”项目、20万千瓦“风电+”项目、3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在内的风光储能综合能源基地。这一投资额近100亿元的重大项目,将助力上栗湘赣边区形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等多能互补的综合清洁能源利用格局。

全国首个“近零碳”高速服务区

3月,全国首个“近零碳”高速服务区在白米服务区正式投运,该项目围绕光伏、分布式储能、智慧路灯、全电厨房、智慧充电五个方面,充分利用服务区现有屋顶、小型车位等资源,通过在服务区实施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终端用能设备节能减排、能源实时监测等能源降碳措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辅以增加绿植面积等绿化方式,实现正负抵消, 达到相对“零排放”,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 130 余吨。通过“绿色+光伏”绿色发展组合,最大程度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满足服务区日常用能需求。建设205千瓦光伏电站,配置60千瓦时客户侧储能电站,保障清洁能源用电供应及连续性;应用智慧路灯、全电厨房、光伏垃圾箱、搭建数字化碳管理系统等节能降碳技术,尽可能提升终端设备用能效率,后期结合运用绿电采购等市场化交易措施,在能源供给、消费、交易等环节进一步优化服务区能源整体结构,达到“近零碳”最优运行状态。

 

我们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因内容为机器人自动从互联网自动抓取,如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出现在我们的平台,请和我们联系处理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18626060360,谢谢!

(0)
管理员的头像管理员
上一篇 2022-04-22 13:43
下一篇 2022-04-22 13:49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