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衡:对中国新汽车产业投资的观察与思考

储能世界网讯:汽车产业已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自主开发、创新发展、以用户为中心,成为前行的目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成为行业创新的抓手。依托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延伸,上游材料、软件、芯片、控制系统和高端装备等相关企业发展迅猛。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投资累计超过2万亿元。

本文所指的新汽车,是指新汽车产业,它有别于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的传统汽车产业。也就是说,基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发展,涉及上游的原材料、元器件、设备、软件等全产业链生态和体系,在新格局下发展的这些产业,就是新汽车产业。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汽车报” ID:zhongguoqichebao 作者:安庆衡)

新汽车产业投资成为撬动市场的热点

自2001年开始,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从科技创新孵化到产业化攻关,经历几个五年计划的自主创新突破,到“十二五”末期已取得明显进步。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调研时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由此打开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通道。2015~2016年,在补贴政策的带动下,产业呈爆发式增长,造车新势力涌现。2017年之后,受“骗补”风波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受阻,行业进入调整期。头部企业开始集聚,尾部企业逐渐被淘汰。同时,产业链向上集聚,上游原材料企业、装备企业获得较快发展。仅2018年,以宁德时代、北汽蓝谷、蔚来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就超过20家,募集资金超过500亿元。

近两年,汽车行业在智能化和氢能发展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17~2020年,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融资总额近2000亿元,在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新企业的注册量超过1000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倾向于产业化项目,投资超过100亿元的项目有14个,超过50亿元的项目有28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超过48个,主要方向是智能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政府优先推动的投资领域,一大批政府平台和产业基金涉足新汽车产业的投资,引领社会资本持续活跃。截至2020年底,已有10家以上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基金或资本聚焦汽车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创新,为新汽车的持续创新和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新汽车产业投资为我国带来重要收获

1.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坚定我国在自主创新领域的信心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站在未来发展的视角,从国家顶层设计开始,从科研项目起步,依托科技型企业和863科研项目团队逐步发展起来的战略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下,在各部门通力协作下,在地方政府以及主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如今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共识。这是一个自主创新产业从无到有、由大变强的经典范例。2020年底,全球汽车公司市值前2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9家,地位明显提升。

2.系统构建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体系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汽车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对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体系给予大力支持。“十五”期间,就开始对电动汽车技术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研究和开发。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立了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为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经过近20年的努力,基于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社会资本不断涌入新汽车产业,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体系和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自主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能有效联合产学研力量、与汽车发达国家竞争的产业化创新组织,系统构建了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特征与市场构成。与此同时,产品创新也十分突出。蔚来的产品在豪华汽车市场有了一席之地,小鹏汽车智能化水平排名靠前,长安推出的UNIT-T深受市场欢迎,广汽埃安成为车市“黑马”,五菱宏光MINIEV连续数月成为电动汽车销量冠军,出现传统汽车和造车新势力共同发展的好局面。另外,上汽推出“智己”,北汽推出“极狐”,东风推出“岚图”,几大国有集团同时发力高端品牌。

3.有效引导国际汽车电动化的潮流和跨界融合

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带动下,传统的汽车供应链正在重塑。作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我国新能源汽车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并正在引领全球电动汽车新潮流。2018年,由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牵头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EVS-GTR)获全票通过。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主要牵头国身份参与完成的全球技术法规制定,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已具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由于环保标准趋严,全球已统一了发展电动汽车的认识,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各国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支持本国电动汽车技术研发,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全产业链和生态建设。跨国车企亦积极调整产品策略,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

随着产业形态和消费模式的变化,汽车行业逐渐与互联网、大数据、交通、信息通信、能源等行业之间相互赋能,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成为趋势。

4.加强汽车产业与资本行业的密切程度

在传统汽车行业,研发资金紧缺一直是制约中国车企发展的主要瓶颈。几大国企因为体制机制的原因,即使拥有合资企业高额的利润来源,在传统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投入上也相对保守;而民营企业的利润长期以来不太丰厚,在新技术的投入上只得瞻前顾后。

过去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基本停留在依靠自身积累资金发展的道路上。近几年,随着新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公司、ICT公司、房地产公司和大型能源公司带着巨额资本入场,对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的投资方式产生了影响。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理想、小鹏已经在美股上市,威马、合众、云度、爱驰、天际等也正向资本市场进军。据统计,仅7家头部造车新势力在2020年就获得了超过180亿美元的融资。由于有造车新势力的实践,更多传统车企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寻求支持,北汽蓝谷已上市,广汽埃安独立运营,上汽正在孵化若干可以独立上市的科技平台。

面对资本巨头加快行业布局,比亚迪、长城、吉利等车企也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比亚迪2020年研发投入超过85亿元,是2016年的3倍;长城计划在未来3年投入30亿元研发氢燃料汽车。一汽、东风和长安汽车成立了投资规模达160亿元的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志在打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前瞻、共性与核心技术研发平台。

由于新汽车产品和新汽车产业形态的出现,汽车行业正在加速与资本市场的紧密联系。汽车行业研发经费的指数级增长,将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格局下产业投资呈现新趋势

1.智能电动汽车产品进入高门槛和白热化竞争

今年以来,百度、小米、滴滴等互联网公司纷纷宣布加入造车行列,此前阿里、腾讯等已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进入造车领域,华为则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再加上已投身车市积极“战斗”的蔚来、小鹏等头部造车新势力,我国新一轮造车浪潮基本形成,基本格局已显现。智能电动汽车将成为竞争的主战场,更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产品平台。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正在重新定义智能汽车产品,智能电动汽车产品进入高门槛和白热化竞争阶段。伴随以大众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公司的觉醒,传统车企已吹响了进攻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号角,预计市场竞争将在2023~2025年变得空前激烈。

2.混合动力汽车仍是当前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到2025年,混合动力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50%以上;到2030年,传统能源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需达到4.0L/100km(WLTC工况),并100%实现混合动力化。在这一过程中,需聚力解决混合动力整车集成、专用发动机、专用动力耦合机构、高性能驱动电机、高水平功率型电池、电控系统整体优化等核心技术。最近,长城、吉利、比亚迪等都自主研发成功混动系统,并推出相关车型。未来,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占率会进一步增加,技术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3.商用车领域投资尚有空间,高端商用车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在商用车领域基本实现了自主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高端商用车前景广阔。未来,商用车产品的智能化、轻量化和舒适化将被消费者所看重,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化将成为标配,电动化和氢能化将形成示范效应。在产业向上与国际品牌加速布局的背景下,自主商用车企业加快步伐,扩大投资建设规模,着眼未来快速布局。比如,一汽解放2020年投资9.98亿元建设新能源轻卡基地,并推出“哥伦布智慧物流开放计划”;中国重汽总投资150亿元的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已于2020年11月投产。

4.新型商业模式和大型科技服务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带动了动力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未来每辆车上的动力电池既能成为充电出行的储能单元,也能成为能源交易的充放载体。正在推进的换电模式和未来基于电动汽车的能源互联网运营,也许会打破当前整车捆绑电池销售加自充电的单一商业模式,届时产业将拥有新的生命力。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高科技企业基于5G、AI、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整体能力,正在构建全场景的人工智能、位置服务、云平台和开放生态,形成汽车与交通、行人和路况信息等融合的万物互联生态。通过云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远程服务,进而形成新的业务模式,丰富行业生态。

5.上游“卡脖子”技术和进口替代等新领域成产业投资热点

当前,新汽车产业正进行着巨大变革。涉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严重依赖进口的如芯片、关键原材料、关键工业软件、高端装备等“卡脖子”技术,不但成为产业攻关和国产替代的重要方向,也成为投资的新方向。

以芯片为例,目前中国汽车制造商90%以上的芯片依赖进口,自供率不足10%。越来越多的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开始将芯片作为核心业务。比如,成立于2015年的汽车智能芯片创业公司地平线,已获得诸多头部投资公司的融资,并得到长安、长城、上汽集团等车企的注资或合作。要解决汽车芯片产能不足的问题,从长远角度看,应加大力度培养人才,努力打造一些科技平台,吸引有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建立研发体系、测试规范、产品制造、性能验证、质量把控等多维度的技术服务平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产业人才的集聚,也将为我国车载芯片的创新创业提供源泉。

近年来,氢燃料汽车成为新风口,国家正在推动在有产业基础的重点示范城市群进行氢燃料汽车的先行先试。虽然受成本和技术等因素制约,氢燃料汽车尚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但氢燃料重卡在矿山、港口和码头等特定场景上的应用已得到验证。不过,各地方政府还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去投资和发展。

(作者安庆衡系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

我们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因内容为机器人自动从互联网自动抓取,如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出现在我们的平台,请和我们联系处理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18626060360,谢谢!

(0)
储能机器人储能机器人
上一篇 2021-06-16 10:23
下一篇 2021-06-16 10:59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